日期:2025-07-09 08:05:50
80亿日元! 日本砸重金拉拢8国围堵中国,东盟国家反应出人意料!
日本突然宣布2025年豪掷80亿日元(约3.9亿元人民币),向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8个印太国家提供防务装备,对象国数量较去年翻倍,预算激增60%!
这一名为“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”(OSA)的框架,名义上是为确保“海上航道安全”,实则剑指中国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日本一边对美国取消“2+2”会谈说“不”,一边却加速在印太填补美国空缺——中东战火正酣,日本趁虚而入的野心彻底藏不住了!
日本安全援助计划的核心内容首次曝光
2025年OSA框架的8个受援国名单已确定:菲律宾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斯里兰卡、东帝汶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汤加。
其中后5国为新增对象,覆盖范围从东南亚延伸至南太平洋岛国。
日本将提供海上监视无人机、警备艇及灾害救援设备,重点强化对象国的海洋监控能力。
日本外务省直言不讳地将目标锁定“海上航道要冲国家”。
例如向马来西亚无偿赠送退役海警船和反潜巡逻机,向斯里兰卡提供声呐探测船,向斐济交付救援艇。
这些装备虽标榜“非致命性”,却直接提升受援国对中国船舶活动的侦察能力。
OSA预算三年间暴涨300%——从2023年的20亿日元、2024年的50亿日元,猛增至2025年的80亿日元。
日本共同社承认,此举源于对美国因中东冲突减少印太投入的担忧。
外务省官员更放话:“2026年后将继续实施OSA”。
军事行动同步升级。
日本海上自卫队“伊势”号直升机护卫舰停靠菲律宾马尼拉,正协调与菲军联合训练。
该舰还将启动为期7个月的“印太部署”,计划访问20余国,覆盖东南亚至非洲东岸。
历史脉络揭示日本的战略野心
OSA并非孤立行动。
它基于日本2022年修订的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》创设,与防卫费增至GDP的2%、放宽集体自卫权形成政策联动。
早在2016年,安倍晋三就提出“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”,2018年更名为“构想”淡化对抗色彩,实则通过装备输出和联合军演构建海洋安全联盟。
日本自卫队的“印太存在”早已布局多年。
2017年起,每年派遣“出云”级准航母赴印度洋巡航;2019年与澳大利亚、印度举行11场联合军演;2021年首次对澳军舰实施“武器等防护”,突破自卫队海外行动限制。
更危险的信号是日本谋求“军事正常化”。
2022年岸田文雄宣称要发展“对敌基地攻击能力”,2024年重组海上兵力成立“水陆两栖作战群”。
辽宁大学专家吕超指出:日本试图借OSA填补美国空白,同时扩张自身军事影响力。
多重矛盾撕裂日本的战略布局
美日同盟裂痕公开化
日本单方面取消原定7月的日美“2+2”会谈,直接抗议美国要求其将军费增至GDP的3.5%。
防卫费问题已成美日结构性矛盾——日本经济难以承受高额军备,而美国视日本为“战略工具”榨取资源。
日本首相石破茂公开呼吁修订《日美地位协定》实现“地位对等”,暴露其对美国主导秩序的不满。
但讽刺的是,日本又依赖美国支持其修宪扩军,这种依附性与自主诉求的冲突正撕裂其外交政策。
东盟国家拒绝选边站
日本试图以“民主安全”捆绑东南亚,但实际响应者寥寥。
越南虽接受日本巡逻船并在南海问题上呼应日本,柬埔寨因经济援助表态支持,但老挝、缅甸始终回避安全合作。
斯里兰卡国防部副部长贾亚塞卡拉直言:双方仅初步接触,未定时间表。
泰国强调装备仅用于“灾害救援”。
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访华时更明确表态:“东盟拒绝成为代理人”。
更关键的是经济现实。
中国连续15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,日本企业30%利润依赖中国市场。
一边赚中国的钱,一边花80亿日元围堵中国,这种悖论让受援国质疑日本的可持续性。
中国的反制与地区呼声
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:“国家间合作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”。
在南海,中国加速推进《南海行为准则》磋商,联合东盟国家建立危机管控机制。
经济层面,“一带一路”项目持续落地:印尼雅万高铁已通车,中新共建天津生态城,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创造3万就业岗位。
这些项目以发展红利对冲军事渗透。
日本在湄公河国家的援助也遭遇挑战。
缅甸民众抗议日本蒂拉瓦经济特区强征土地,越南仅26.8%官员认为日本援助有效。
历史经验表明,以邻为壑的战略终将反噬自身——80年代日本对华ODA曾援建5200公里中国铁路、200座污水处理厂,而如今OSA却沦为地缘政治工具。
胜亿配资-配资系统-深圳配资门户网-网上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